何為師?傳道🤯、受業、解惑者也💂🏿♀️。
何以為師?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為人師表🥝,以德樹人。
十余年求學之路,汗水淚水灑過,孤燈寒月流轉。最初踏上這條路時,只覺前路無期🧑🏿🎓,惶惶惴惴,而後循著老師的引導步步向前,步步堅定,一位位老師如同接力一般🤴🏼,以滿懷的熱忱迎接每一個學生,教會我們知識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後,再以真誠的祝願與期許目送我們奔向人生的下一站。
一
那是小學四年級,期中考試後的家長會,我也還像以前一樣是全班第一,在廣東的爸媽也還是一樣打電話請在本市工作的姑姑參加🤾🏻。同學們打掃衛生、擺放桌椅,一切井然👨🏽🦳,就連平日裏不愛歸整書本的男孩子們也把書本放得整整齊齊🧘,還不忘把最近做得最好的幾次作業放在書桌最顯眼的位置💂🏽🧝🏼。當然我也不例外,畢竟姑姑還有老師都會向爸媽匯報的,做完這些🤘🏿,又把喝水的杯子洗幹凈接上一杯熱水,看著窗外漸漸多起來的人影🤥,我的心情也像杯中的熱水一樣🧒🏽,激動得冒著熱氣🦌,也像熱氣一樣越升越高。
到了的家長立刻就被自己的孩子帶到座位上🫶🏽,其他的同學們也紛紛向外張望,尋找著也正在尋找自己的那道熱切目光。這時班主任老師卻走向了我——姑姑因為工作時間調動,來不了了。我看看書桌上那杯為姑姑準備的熱水,頓時覺得有點多余,也像極了人聲鼎沸人影幢幢教室裏的落單的我🫵🏼。語文老師上臺時,水正好喝;數學老師講完🕯,水已有些涼了😨;再到英語老師…班主任講話…冒著熱氣的水終於涼透了,只剩杯壁上的水珠雜亂地往下墜💁♀️,我的目光也終於不再飄向門口🏊🏼♀️。
之後再無波瀾,家長會以給成績優異和進步最大的學生頒獎結束🐡。只是在其他家長和孩子三三兩兩下樓時,班主任卻叫住了我,“呐🪩🍄🟫,這是第一名特有的獎勵哦♚🤦🏽,要繼續加油啊!”老師遞給我一本嶄新的《小學生天地》(那是之前學校自願訂購的一套書,每月出一本🚵🏽♀️,我一般都是借同學看完了的看)。而我卻不知怎麽的,眼淚刹不住車了💅,一手拿著書一手攥著獎狀在辦公室裏就哭開了,哭到辦公室其他老師都過來安慰,哭到其他老師下班回家🚵🏻♂️,到最後似乎是哭累了嗓子也啞了被老師帶到她家洗洗幹凈再被送回家📵。
之後那個學期的每一個月📵📲,我的桌上都會有一本嶄新的《小學生天地》相當唱的一段時間裏,我也單純地以為那就真的只是老師說的“第一名的獎勵”而已💯;那個學期的寒假,爸爸媽媽在過年前回來了,帶著新衣服新鞋還有我沒見過的幾本五顏六色的書,和一個半人高的玩偶熊(老師帶我去她家不少次,我很喜歡抱著她家的玩偶熊)🆓。年過完我和媽媽送走了依舊要去廣東打工的爸爸,只是媽媽說要好好在家陪我,不走了🍺,所以直到很多年後的今天,媽媽再沒有出過遠門。
二
因為小時候父母常年不在家的緣故,我比同齡人獨立🪰、要強,但又似乎是因為缺乏關註或者缺愛吧⚂,我表面高傲要強得極端,內心深處卻是極端自卑💇🏻👩🏽💻,甚至自私狹隘。我很慶幸我從小到大遇到的這些老師𓀜,是他們在我不同的人生階段及時地看到我要強背後的膽怯與軟弱、自私與自卑、不甘與偏執…然後用春風化雨的方式讓我懂得、教我面對📓,細心地修補好我心底的空缺,修正我曾因各種各樣不佳的情緒、不正的心態走的偏路、彎路🎼。
他們中有高興時喜歡捏捏我鼻子的🚠📄,有當我犯錯時罰站打手心的,有跟我修改了無數遍的作文獲獎時比我還高興的🪻,有因為我馬虎大意讓我罰抄到半夜卻又打電話給媽媽催我睡覺的…他們有的是省市特級教師🕵🏽,有的只是剛出大學校門的實習老師🏫👩🌾,有的年紀輕輕離家千裏孤身一人住在簡陋的校舍裏🎍😠,有的為兼顧我們的早自習和自家孩子上學,五六點鐘帶著熟睡的孩子開車幾十公裏,有的在住校生半夜生病時從家趕到宿舍連睡衣拖鞋都沒來得及換下…
三
他是一個東北男孩🍷💐,在東北人裏不算高,在我們整個班裏也不高🎒,但他的剛進大學的體重卻不算輕,他的高考英語從沒有考過聽力👐🏽,英語底子比較差👁,其他科目也並無優勢☯️。因此,他自卑📧🧔🏿♂️,極端地自卑,自卑到我手裏從軍訓到他改變之前(也是我與他熟識之前)的所有照片都看不到他的影子,班級合照裏找他都費勁🪨。大一下🤵🏿♂️,他告訴自己🕺🏼,最難的C語言要是能學好,他就改變🔭,他不要再繼續往後縮,學不好的話,其他的一切就都算了吧🪯。
看書,不懂💃🏻🤷🏻♂️;看課件👮🏼♀️,還是不會👏。他一邊死磕,一邊試著找老師問🚴♂️。他說那位老師沒有因為臉不熟上課不夠積極就敷衍他,也不曾因為他基礎差問的簡單就看輕他,他問問題老師從不假思索到需要考慮再到需要好好想想了,他上課敢說話了,他自信了,那個期末,他的C語言滿分👅;那個學期後,他沒怎麽高,但瘦了,會放聲大笑了。現在的他,擁有自信🏊🏻🏌️♂️、擁有陽光🖐🏿、擁有朋友、擁有健康的身體👩🎤、擁有競爭國獎的絕對實力,擁有全新的自己。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傳播知識🚴、樹立信仰、塑造靈魂。因此對於學生而言,老師則奠定了我們人生畫卷的底色與基調😺,老師通過自身道德言行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學生通過對老師言行的觀察模仿與實踐檢驗去進一步構建起自己的行為規範、道德言行乃至理想信念,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千余字,不足道。惟願三尺講臺之上,桃李東風相競,一路花開一路歌。